病毒性肝炎經驗方2

  【組成】白術12g 茯苓15g 豬苓12g 茵陳50g 虎杖50g 澤瀉20g

【功效】化濕、泄熱、退黃。

【適應范圍】急性黃疸型肝炎和多數(shù)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濕重于熱型,癥見身目發(fā)黃,嘔惡,腹脹,肢倦,納呆,便溏,尿黃,舌質紅,苔白微黃而膩,脈弦細滑或弦緩。

【用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1療程3個月。

【方解】方中茯苓、白術、澤瀉健脾化濕為主,茵陳、虎杖清熱利濕,豬苓利水滲濕,使?jié)駸嶂叭ビ谐雎?。方中以健脾化濕為主,配以清熱之劑,共奏化濕、泄熱、退黃之功。

【加減】可隨癥加減。

【點評】濕濁郁結脾胃而出現(xiàn)脾失健運的一系列證候,故實脾在病毒性肝炎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方中以健脾化濕為主,采用扶正祛邪的辦法,正是《金匱要略》中“補不足”的意義,濕熱清則脾得以恢復健運,祛邪安正而病愈?,F(xiàn)代實驗研究證實:茯苓具有降酶和明顯抑制肝纖維化增生的作用。

【驗案】陳某,男,17歲。入院日期1975年8月19日。

患者疲乏納差,肝區(qū)不適,伴肝功能持續(xù)損害已5個多月,入院前3天發(fā)熱咳嗽,流涕咽痛。入院時訴疲乏脅痛,納差尿黃,咳嗽鼻衄。查體:皮膚、鞏膜無黃染,咽充血,心肺(-),肝上界右第五肋間,下界肋下2cm、質軟、觸痛(+),叩擊痛(+)。舌紅,苔黃膩,脈浮數(shù)而弦。入院前3天門診查肝功:TTT3u,TFT(++),ZnSO無黃疸型肝炎(乙型)。中醫(yī)辨證:原有濕濁困脾,肝氣郁結,現(xiàn)新感外邪,濕熱內犯肺胃,先予宣肺止咳,清利濕熱,6天后,外邪已去八九,唯覺疲乏、納差、脅痛、口干咽痛。遂投以運脾疏肝,佐清利濕熱,方用:茯苓、澤瀉、白術、茵陳、虎杖、梔子、丹皮、郁金、白背葉根、土牛七、布渣葉(口干咽痛消失后去梔子、土牛七)。按上方治療10余天后,癥狀顯著緩解,肝肋下僅捫418u,GPT560u,HBsAg陽性。西醫(yī)診斷:急性及,9月9日復查肝功:TTT5u,TFT(+++),ZnSO陰性。繼續(xù)按上法治療,9月30日復查肝功已大致正常:TTT2u,TFT(++),ZnSO412u,GPT100u,HBsAg陰性。412u,GPT158u,HBsAg。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遵從醫(y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y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yǎng)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yǎng)肝網 版權所有 養(yǎng)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