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后,往往首先進駐肝臟,并以肝臟為大本營,長期盤踞在肝組織內,有時也會四處進犯其他組織器官。
乙肝病毒的這種以肝為家的特點,醫(yī)學上稱為“嗜肝”特性,以往只知道
乙肝病毒主要引起肝臟病變,導致肝細胞損害,甚至壞死。但是
乙肝病毒為什么會有這種“嗜肝”特性,道理是什么?隨著科學的進展,發(fā)現(xiàn)了乙肝病毒“嗜肝”特性的依據(jù),原來乙肝病毒與肝細胞之間存在著互相對應的鑲嵌位點,醫(yī)學上稱為受體,好像鑰匙和鎖頭的關系,合適的對應,方能打開鎖頭。乙肝病毒進入肝細胞的位點在乙肝病毒的外殼上,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表面抗原上存在有一種叫做聚合人血清白蛋白的受體,這個受體由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結構中的前S2區(qū)編碼的55氨基酸殘基構成,人體肝細胞膜上存在著與聚合人血清白蛋白相結合的受體。乙肝病毒進入體內與聚合人血清白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復合物找到肝細胞膜上的受體發(fā)生結合,并借助結合的位點進入肝細胞。這個結合位點有其特異性,只對乙肝病毒易感的靈長類動物(人類、黑猩猩、猴類等)的聚合人血清白蛋白才能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結合,其他非易感動物,雖然也有聚合血清白蛋白成分,但是都不能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結合,這就是為什么只有人類得乙肝,而其他動物不得乙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