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典型癥狀解讀 乙肝診斷鑒別的三個方法

 
  乙肝作為一種常見的肝病,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下它的癥狀和診斷以便更早的發(fā)現(xiàn)和治療好它。乙肝癥狀有很多,但是具體會表現(xiàn)出來的卻不多。乙肝早期常常癥狀不明顯,需要仔細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病癥。
  乙肝的五大典型癥狀
  1、體力透支。易于疲勞,打不起精神等。一方面,出現(xiàn)該乙肝癥狀的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損傷,進食減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礙,營養(yǎng)物質攝人不充分。另一方面,出現(xiàn)該乙肝全身癥狀是因為炎癥,消耗增大,已攝人的物質因肝功能受損傷,無法充分代謝,滿足機體的要求。
  2、皮膚病變。65%的患者會出現(xiàn)各類皮疹,最常見的為痤瘡性皮疹,毛細血管擴張,其次為蕁麻疹,斑丘疹、出血性紫癜、皮膚瘙癢等。
  3、發(fā)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時,發(fā)病初期半數(shù)以上患者有低熱或中度發(fā)熱。有時還伴咽痛、輕咳,酷似上呼吸道感染,重癥肝炎可致高熱。體溫多在38℃以下,下午體溫稍高,有的伴畏寒。推薦:乙肝發(fā)燒發(fā)熱怎么辦
  4、體重減輕。判斷體重減輕 ,應根據平時的體重。體重減輕的原因是: 發(fā)病后飲食減少 ,消化功能障礙,機體蛋白、維生素、脂肪等合成功能障礙 ,代謝亢進,全身性消耗等。如明顯消瘦 ,則見于長期有慢性肝病、肝硬化者。
  5、關節(jié)肌肉疼痛。急性肝炎先驅期有關節(jié)疼痛者達40%,大關節(jié)四周的肌肉亦常酸痛并有壓痛。慢性肝炎患者59。5%有關節(jié)疼痛,大小關節(jié)均可受累,常反復發(fā)作,一般疼痛不嚴重。
  乙肝如何進行鑒別診斷
  1、乙肝鑒別診斷之肝功能:
  肝功能指標有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膽堿酯酶(CHE)、轉肽酶(GGT)、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A)等等。根據以上指標可以綜合判斷病情處于什么階段,是輕度,還是重度。所以肝功能的鑒別診斷很重要,也是常用的乙肝的鑒別診斷方法。
  2、乙肝鑒別診斷之B超:
  通過定期鑒別診斷B超,可了解肝臟大小形態(tài)、回聲情況、門脈內徑、脾臟厚度和有無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轉變,或有無占位病變發(fā)生。因此B超鑒別診斷也是乙肝的鑒別診斷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種。
  3、乙肝鑒別診斷之乙肝病毒HBV-DNA:
  反映乙肝病毒復制的“金指標”,能了解體內病毒的復制能力和其傳染性,有助于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抗病毒療效的判斷。是乙肝的鑒別診斷方法中經常使用的。
  乙肝檢查數(shù)據代表的意義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xiàn)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淚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個月,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該指標可持續(xù)陽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一般簡稱表面抗體。
  當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B淋巴細胞分泌出一種特異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體,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異地結合,然后在體內與人體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護人體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稱表面抗體為保護性抗體。有了表面抗體,證明人已產生了免疫力。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產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產生表面抗體。一般成人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以發(fā)生急性乙型肝炎,也可沒有癥狀,絕大多數(shù)在3~6個月以后才出現(xiàn)表面抗體。檢查出抗-HBs陽性,疾病即已逐漸恢復。血液里表面抗體能維持很長時間,直到老年期抗體水平才有所降低。若在嬰兒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往往不產生表面抗體,而持續(xù)攜帶表面抗原,有時經過若干年后出現(xiàn)抗-HBs,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就慢慢轉陰了。所以,如查出抗-HBs陽性結果,就表示不會再感染乙型肝炎了。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般通稱e抗原。
  它來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亞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產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當核心抗原裂解時,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環(huán)中,若取血化驗就可查出來。核心抗原在病人血清中查不到,僅在肝細胞中才能查到。故查出e抗原,其意義就等于查出核心抗原,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并且傳染性較強。一般HBsAg(+)的人,用比較敏感的固相放射免疫法檢查e抗原,可有61%的人HBsAg(+)。而如果HBsAg(+),其意義與在血中存在病毒顆粒,或在血中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或核心抗體IgM相同。
  e抗體是乙型肝炎e抗體的簡稱(抗-HBe)。
  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出來的特異性抗體,這種特異的e抗體能夠和e抗原結合。當乙型肝炎病人由HBsAg(+)轉變成抗-HBe(+),叫做血清轉換???HBe(+)時,乙肝病毒在肝組織內的復制逐漸減少,由病毒復制活躍期轉變成不活躍期,肝組織的炎癥也常由活動變成不活動,血中及肝組織內病毒顆粒均減少,所以傳染性也減少。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體不是保護性抗體,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有時雖然檢查出e抗體陽性,但肝細胞內仍然可以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表明病毒仍然存在。大量研究資料表明,e抗體出現(xiàn)陽性是病毒復制降低并且傳染減少的標志,這時病毒顆粒有可能已經很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了。
  核心抗體是乙型肝炎核心抗體的簡稱,可簡寫為抗-HBc。
  核心抗原雖然在血清中查不出來(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出特性抗體,即核心抗體,故檢測抗-HBc可以了解人體是否有過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說是否有過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項病毒感染的標志。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過程中,于急性期即可測到很高的抗-HBc,而在急性期過后,核心抗體水平仍保持一定高度,并持續(xù)若干年。在慢性感染狀態(tài)的攜帶者或病人,核心抗體也常保持高水平。另外,表面抗原已呈陰性的病人,還可查出抗-HBc陽性。因此單項抗-HBc陽性,難以確定病人是近期感染,還是以前有過感染。
  為了確定病人是近期內感染還是以前有過感染,常需要檢測抗-HBcIgM和抗-HBcIgG。
  
  也就是說,核心抗體有兩種的成分,一種是免疫球蛋白M,另一種是免疫球蛋白G,即抗-HBcIgM和抗-HBcIgG。這兩種成分分別由不同的B淋巴細胞產生。當人體受到核心抗原刺激后,先產生出抗-HBcIgM,它持續(xù)時間比較短,過一段時間才逐漸產生出抗-HBcIgG,后者能在體內保持較長時間。有時乙肝病毒已經清除,而抗-HBcIgG在體內仍然存在,這時檢測其他乙肝感染指標已是陰性,而僅有抗-HBcIgG陽性。因此,當抗-HBcIgM陽性時,常表示是近期感染,即乙型肝炎病毒仍在復制;當抗-HBcIgM陰性而抗-HBcIgG或抗-HBc陽性時,則表示既往有過乙肝病毒感染,但現(xiàn)在已不復制或已不存在了。檢測抗-HBcIgM及IgG對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遵從醫(y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y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yǎng)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yǎng)肝網 版權所有 養(yǎng)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