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積與情志

    (1)《素問·通評虛實論》:“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br />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結于脅下,則傷肝?!?br />   (3)《靈樞·百病始生》:“卒然外中于寒,若內傷于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br />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于脅下,則傷肝?!?br />   中醫(yī)認為,人的情志變化過度會導致人體生理發(fā)生變化而生疾病。中醫(yī)把人的情志概括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這是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一種生理反應。七情太過或不及,能引起體內氣血運行失常及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疾病。反之,臟腑、氣血有病也能引起情志方面的變化。七情致病,主要表現在氣機方面的變化,如怒則氣上、憂(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喜則氣緩。七情與五臟的關系是:暴怒傷肝、過喜傷心、憂思傷脾、過悲傷肺、大恐傷腎。所以精神情緒的過度興奮和抑制,就會影響到全身的氣血、臟腑的功能,其中包括現代的神經體液系統(tǒng)的功能在內。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性喜條達,其疏,可使氣的運行通而不滯;其泄,可使氣散而不郁。故一身之氣機暢達與否主要責之于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的運動疏泄通暢,血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也隨之而暢通無阻,經絡通利,臟腑器官的活動也正常和調。若內傷七情,情志抑郁,則肝失疏泄,氣機失調。氣的升發(fā)不足,氣機的疏通和發(fā)散不力,因而氣行郁滯,氣機不暢,造成肝氣郁結。血隨氣行,氣機郁滯,血液的運行障礙,氣滯則血瘀,津液失于輸布,釀生痰濕。上述因素相互影響,互為因果,逐漸形成以肝臟血瘀為中心,瘀血、痰濕、痰瘀膠著互結的病理改變,形成癥積。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遵從醫(y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y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yǎng)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yǎng)肝網 版權所有 養(yǎng)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