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培臨證心得

    1.陽黃宜辨濕熱輕重陽黃是由濕熱蘊蒸,膽汁外溢肌膚而發(fā)黃,由于感受濕與熱邪的程度不同,機體反應的差異,故臨床有濕熱孰輕孰重之分。區(qū)別濕邪與熱邪的輕重至關重要,其目的是同中求異,使治療分清層次,各有重點。辨別要點是:熱重于濕者,身黃鮮明,口渴思冷飲,小便短少黃赤,便秘,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而濕重于熱者,其黃不如熱重者鮮明,頭重身困,胸脘痞滿,大便時溏,苔膩微黃,脈弦滑。臨床可根據(jù)濕熱偏重的不同而分別選用茵陳蒿湯或茵陳平胃散等,其中茵陳用量以24~60g為宜,且不宜久煎。臨證中不能單純根據(jù)黃疸患者的色澤而確定陽黃、陰黃,濕熱輕重,而應從整體辨“證”,單純色黃鮮明者未必是陽黃,色澤晦暗者亦未必是陰黃。
  2.化濕勿忘活血解毒祛風疸必有濕,疸必有瘀,無濕不成疸,無瘀不為黃,濕熱盛極謂之毒,黃疸與濕、熱、瘀、毒有關。治療時,既強調化濕利小便,又注重活血解毒。他說,濕、熱、毒蘊于血分,病在百脈,加之久病入絡,治黃必然要從活血解毒入手。如諸多頑固性黃疸,癥見肌膚發(fā)黃,黃暈如油,其色微熏,少腹硬滿,甚或疼痛難忍,其人如狂,舌質紫暗,脈沉結或沉澀。證屬邪阻血絡,氣血不暢。此時理應活血為主,活血可以祛瘀,祛瘀才可生新。因此,在化濕的基礎上加用活血通絡解毒的藥物,可以加速黃疸的消退,有利于肝脾回縮,防止肝纖維化。至于方劑,臨證中常選用桃核承氣、抵當湯類化裁,每獲良效。
  “風能勝濕”,在化濕的同時,加用祛風的藥物,常能收效。用此法治療諸多患者,見有黃疸深重、日久不愈者,多伴有皮膚瘙癢,治療中加用白鮮皮、防風、秦艽之品后,常能使黃疸消退加快。
  3.治肝注重調理脾肺黃疸病因雖多,但其病機關鍵不外乎濕。治療一般是以健脾化濕、通利小便為其大法。治脾化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治肺。他說肝病雖多,多為氣病,調治于肺即恢復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一方面可使氣機升降恢復常度,肝膽氣機暢通,從而使膽汁循常道運行;另一方面,還可使三焦氣化通暢,水液代謝及二便排泄保持正常,使?jié)裥耙兹?。故他對后世醫(yī)家吳鞠通、葉桂等多遵此法施治,甚為推崇。臨證中常選用杏仁、瓜蔞、麻黃、桑白皮之屬,每獲良效。
(本文內(nèi)容/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請遵從醫(y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y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yǎng)肝網(wǎng)內(nèi)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jù)。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yǎng)肝網(wǎng) 版權所有 養(yǎng)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