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黃疸的五種方法

  脾氣不運,濕熱、寒濕、疫毒之邪及瘀血阻滯是黃疸發(fā)病的根本原因。故多以清熱、活血、利尿、化痰、扶正健脾五法為總則,并注重預防調護。

1.退黃宜清熱 濕熱毒邪蘊于中焦,郁結不去,則濕熱益盛,濕熱益盛,則熱毒益熾。故非清熱藥物,則濕熱難化,黃疸難消。故治黃必以清熱,多以梔子、黃柏、大黃為主藥。大黃苦寒,能瀉火涼血,活血祛瘀,攻積導滯,利膽退黃,且“惡血皆自歸于肝”,而大黃入肝經,“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故大黃能改善肝臟瘀血,疏通肝臟微循環(huán)。梔子苦寒,功能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瀉火除煩。黃柏苦寒,能清濕熱、瀉火毒。結合現(xiàn)代研究,大黃提取液既能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消除肝炎病毒,又能促進膽汁分泌和增加膽汁流量,疏通肝內毛細膽管;梔子水浸膏能促進膽汁分泌,對急性黃疸肝損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血清膽紅素、血清谷丙轉氨酶和血清谷草轉氨酶,對肝細胞有一定保護作用;將現(xiàn)代科技滲透到古老的中醫(yī)藥學中,以不斷提高治療乙型肝炎的整體水平。

2.退黃宜活血 濕熱、寒濕、疫邪之毒入于血絡,血瘀其中,黃隨血行,故治療黃疸均應活血化瘀、疏通絡脈。陽黃應在清熱祛濕的基礎上,加用活血涼血之法;陰黃則應在溫陽化濁的基礎上,加以活血化瘀。臨床多選用丹皮、生地黃、赤芍、白芍、郁金、小薊、當歸、紅花等。現(xiàn)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能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消除膽汁淤積,促進肝細胞的再生與修復,有較強的利膽退黃的作用。

3.退黃宜化痰 濕熱、寒濕久郁,凝結為痰,痰瘀互結,膠結凝滯。故化痰散結,祛除濕熱,痰滯得通則瘀熱易清,黃疸亦退。多用川貝母、半夏、陳皮等。川貝苦甘涼,化痰散結;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陳皮辛苦溫,燥濕化痰、行氣健脾?,F(xiàn)代研究證實,陳皮有祛痰作用,同時可增加膽汁及膽汁內固體物質的排泄量。

4.退黃宜利尿 《金匱要略·黃疸病》云:“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痹谥吸S上亦重視利尿之法。臨床多用茵陳、金錢草、滑石等。茵陳味苦微寒,有利濕、清熱、退黃之功;金錢草味淡,性微寒,有清熱、利膽、利尿、排石之功;滑石甘淡寒,有利尿、清熱之功。現(xiàn)代研究證實,茵陳能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血清膽紅素,同時具有保肝作用。本品有效成分為揮發(fā)油,故宜輕煎不宜久煎,一般煎藥時應后下。

5.退黃不忘扶正健脾 黃疸的發(fā)生均與脾氣不運有關,若脾氣健運,無論感受外濕還是濕自內生,均能化之。但不可見脾之“病”而一味補脾,亦不可一味祛邪而忘記扶脾。根據病情治療或以祛邪為主,適當選用清熱祛濕、活血化瘀等法,待邪氣稍減則輔以黃芪、太子參、白術、山藥等健脾扶正之品,使正氣漸復外邪徹底清除,否則將會正不勝邪,祛邪不力,外邪留戀而變生他證;或治以健脾化濕為主,兼以活血化瘀,可選用黃芪、太子參、白術、干姜、茵陳、紅花、赤芍等。

6.預防調護 在治療黃疸的同時,應更加注重預防與調護。根據《素問》中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惫柿己玫男菹⒛艽龠M肝臟的修復,而過度勞累,耗傷肝血,加重病情。故首應注意臥床休息,保證良好的睡眠;其次應注重飲食調節(jié),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和礦物質為主,并少食多餐,忌肥甘厚味;再者應戒煙戒酒;并應調暢情志,全面促進恢復健康。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遵從醫(yī)生的指導。)
上一篇:肝病辨證論治下一篇:治肝重視補脾
更多>>

今日醫(y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yǎng)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yǎng)肝網 版權所有 養(yǎng)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