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潛伏期,指的是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后直到臨床最初癥狀出現(xiàn)前的這段時間。潛伏期隨病原體的種類、數(shù)量、毒力、人體免疫狀態(tài)而長短不一。甲型肝炎的潛伏期為15~45天,平均為30天;乙型肝炎為6周至6個月,一般為3個月左右;丙型肝炎在輸血后潛伏期平均為78周(5~12周),最長可達30周,最短只有2周(見于血友病病人);丁型肝炎的確切潛伏期目前尚不明確,有人用丁型肝炎病毒(HDV)陽性血液輸給HBsAg攜帶者,14天即出現(xiàn)轉(zhuǎn)氨酶增高與類似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戊型肝炎潛伏期一般為40天(10~60天),較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短,但較甲型肝炎稍長。
大量資料表明,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間均無交叉免疫力。但五型肝炎病毒可發(fā)生混合或重疊感染。甲乙、甲丙、乙丙、乙丁、乙戊、丙丁、丙戊間的先后感染均已有報道,甚至有一例丙型肝炎患者又感染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而發(fā)展為慢性肝炎的報道;最常見的是在乙型肝炎的基礎(chǔ)上重疊丁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感染,促使病情加重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