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 后辛湯
【來源】 費伯雄《醫(yī)醇賸義》。
《醫(yī)醇賸義·》卷四方:“膽氣血皆少,為清靜之腑,寒氣干之,故脅痛口苦;氣郁不舒,故善太息也。當輕揚和解,后辛湯主之。”
【處方】 柴胡、陳皮、梔子皮(姜汁炒)、枳殼各一錢,郁金、當歸、茯苓、合歡花各二錢,蒺藜四錢,佛手五分。
【用法】 水煎服。
【功能主治】 行氣消脹,利膽清熱。治膽脹,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方解】 本方為治膽脹專用方。膽脹的病位在膽,病機為膽氣疏泄失調(diào),郁而化熱,以脅下脹痛或脹滿、口苦為主要的診斷依據(jù),可有胸悶、口干、太息等伴隨癥狀。方以柴胡、梔子清肝膽之火,解肝膽之郁;枳實、陳皮瀉土中之木,病久由氣及血用當歸、郁金養(yǎng)血除瘀;并以蒺藜、合歡花、佛手、茯苓柔肝暢脾。諸藥合用,使膽郁除,脹痛消,有輕揚和解配伍之妙,共奏利膽清熱,行氣消脹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