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特別是B超和CT,但確切的診斷還是有賴于肝活檢。對于脂肪肝的診斷可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應(yīng)根據(jù)B超、CT或MRI等影像學結(jié)果判斷是否有脂肪肝;其次根據(jù)實驗室檢查及肝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判斷是單純脂肪肝還是脂肪性肝炎;再者需要詳細詢問病史,有無飲酒、糖尿病、高血脂及藥物或毒物接觸史,體重如何,從而明確病因;最后脂肪肝的診斷應(yīng)排除其他疾病,如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Wilson病(肝癥狀核變性)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均勻型脂肪肝還應(yīng)與占位性病變相鑒別。
1.影像學診斷 影像學是診斷脂肪肝的重要而實用的手段。脂肪肝時B超檢查可見肝實質(zhì)呈微細致密的強反射光點,深部組織回聲減弱;超聲波對重度脂肪肝的診斷率達95%;CT掃描示肝臟密度比其他臟器(如正常脾、血管)低下,一般認為其準確性優(yōu)于B超。有專家對根據(jù)CT和B超判斷脂肪肝程度的準確性進行了比較,以CT值為標準的正確率為65.9%,而以B超為標準的正確率為93.1%。一般認為MRI對于脂肪肝的診斷價值較小,且價格昂貴,但其對于顯示腫瘤與血管,可能有助于鑒別診斷。
2.病史與實驗室檢查
(1)病史:脂肪肝無特異性癥狀。約半數(shù)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部分患者有易疲勞、食欲降低、腹脹、肝區(qū)不適或隱痛、惡心、噯氣等癥狀;患者可能有長期飲酒史或患有糖尿病、肥胖、營養(yǎng)不良及中毒性肝損傷等病史;部分患者可觸及腫大的肝,并可有輕度壓痛。
(2)實驗室檢查:可有血漿球蛋白變化,特別是α1、α2及β脂蛋白增高,血清谷氨酰轉(zhuǎn)移酶GGT、谷丙轉(zhuǎn)氨酸ALT、谷草轉(zhuǎn)氨酸AST活性輕度增高或正常。但這些均為非特異性的變化。
3.肝活檢診斷 獲取肝組織進行組織觀察,可對脂肪肝做出確診。肝組織病理學檢查對于明確診斷和判斷病變程度、了解病因、估計預后均十分重要。在組織學上將脂肪肝分為輕、中、重三級,脂肪變性的肝細胞輕度占30%~50%,中度占50%~75%,重度占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