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消熱解毒,可除肝脾不和之濕熱胃痛

    蒲公英消熱解毒,可除肝脾不和之濕熱胃痛
  相信不少的人都知道蒲公英,不過相信也有很多人都只覺得蒲公英就是路邊、田野里,最常見、最普通的野草。然而,在中醫(yī)看來,蒲公英不僅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野菜,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功效。
  蒲公英又叫“黃花地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并不多見,但它確確實實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且藥用功效非常好。
  不知道各位女性朋友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某事生完氣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肚子脹滿,還疼得厲害,有時候甚至都不敢碰。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胃出現(xiàn)了毛病,其實這看似是胃的原因,但卻與肝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我們說,肝在中醫(yī)五行中屬木,脾在中醫(yī)五行中屬土,肝主疏泄,一旦肝失疏泄,就會導致脾失健運。脾主運化,其中也包括對水濕的運化,肝疏泄功能失常,脾運化水濕的功能直接受到影響,因為肝木會侮脾土,此時水濕停滯。而肝氣阻滯,生火生熱,與停滯的水濕就會湊到一起,形成很討人厭的濕熱,同時也就出現(xiàn)了上述生氣后出現(xiàn)的各種類似胃部問題的癥狀了,也就是中醫(yī)上的術語“肝脾不和”所講的問題。
  當然,肝脾不和,既可能有肝的問題,同時也可能有脾的問題,兩者相互影響。因為飲食失調、勞倦傷脾等,引起脾失健運,也會反過來影響肝的疏泄功能,最終所導致的問題依然是肝脾不和。
  想要調理肝脾不和的癥狀,就需要疏散肝氣,清肝火,首先讓肝的疏泄功能恢復正常,同時還要注意除濕。肝疏泄正常了,脾從濕邪中解脫,運化的功能也正常,濕熱也就沒有了,上述所提到的腹脹、腹痛等癥狀,也就隨之消失了。
  而中醫(yī)認為,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去肝火的功效,尤其擅長清肝火。由此,肝失疏泄引起的火、熱,以及脾受濕邪困阻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蒲公英來解決。在《本草綱目》中就有對蒲公英的記載,說蒲公英“散滯氣,清熱毒……消惡腫、結核、疔腫”,由此就可見,蒲公英可以消散阻滯的肝氣,可以清肝火、消腫散結。
  不僅如此,因為蒲公英能夠清利濕熱,因此很多濕熱,比如說黃疸性的肝炎,濕熱黃疸等,用蒲公英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
  對于家住農村的朋友來說,想要吃到新鮮的蒲公英很簡單,只要在早春時節(jié),去田邊、菜園邊采挖蒲公英嫩苗,洗凈之后,可以涼拌、燒湯、炒熟,還可以剁碎后做餃子餡或包子餡。嫩的蒲公英苦味很淡,但如果老了苦味就重了。尤其是對于本身就肝火旺、有肝炎者,春天去采挖一些蒲公英來吃,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肝護肝的功效。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請遵從醫(y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y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yǎng)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jù)。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yǎng)肝網 版權所有 養(yǎng)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