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輔助檢查有哪些
(1)血液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正?;蚱?,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偶見異型淋巴細胞,一般不超過10%。
?。?)尿常規(guī)檢查:黃疸前期后一階段尿膽原及尿膽紅素開始呈陽性反應,黃疸期尿膽紅素陽性,而尿膽原減少。
?。?)肝功能檢查:包括以下五項:①血清酶測定。于黃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開始升高,血清膽紅素于黃疸前期末升高。血清ALT高峰在血清膽紅素達高峰之前,一般在黃疸消退后1周至數(shù)周恢復正常。測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診斷。ALT升高并無特異性,單項ALT較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排除其他原因,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及免疫學動態(tài)觀察才有診斷價值。急性無黃疸型與亞臨床型多以單項ALT升高為特點。一般血清中ALT含量的高低與肝細胞壞死程度有關。重型肝炎時黃疸迅速加深,血清堿性磷酸酶(ALP)反而下降,呈現(xiàn)膽酶分離現(xiàn)象,提示大量肝細胞壞死。淤膽型肝炎時ALP升高,但不如肝外梗阻性黃疸顯著。肝損害嚴重時血清膽堿酯酶活性顯著降低。乳酸脫氫酶同功酶也有參考價值。②色素代謝功能測定。常用的有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測定、尿三膽檢查。黃疸型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均升高。淤膽型者升高更顯著,同時伴有ALP及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γ—GT)明顯升高。無黃疸型可選用靛氰綠(ICG)滯留試驗或磺溴酞鈉滯留試驗,有助于診斷。③蛋白代謝功能試驗。麝香草酚濁度試驗,血清透明質(zhì)酸測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指標。急性肝炎常常正常。④其他,如凝血酶原活動度≤40%對診斷重型肝炎有重要意義,≤50%顯示有發(fā)展為重型肝炎傾向。血清膽固醇降低表示病情危重,增高見于梗阻性黃疸。⑤特異血清學檢查。檢測抗HAV—IgM是確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標,是診斷甲型病毒性肝炎最可靠靈敏的方法。若抗HAV—IgM陽性即可確診為現(xiàn)癥感染,如果陰性可以排除。
?。?)影像學檢查:B超、CT等,可了解肝臟大小、形態(tài),有助于肝炎的判斷。
?。?)HAV抗原抗體及HAV—RNA檢測:①甲型病毒性肝炎特異性抗體(抗HAV—IgM)出現(xiàn)早,一般在發(fā)病數(shù)日即可檢出,黃疸期達到高峰,1~2個月抗體滴度下降,3~4個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常用方法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試驗(SPRIA),其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為急性肝炎患者檢測的常規(guī)項目。類風濕因子陽性標本可出現(xiàn)抗HAV—IgM假陽性,應引起注意。②當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現(xiàn)癥狀時,血清中即可檢出抗HAV—IgG,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漸升高,病后3月達高峰,1年內(nèi)維持較高水平,低水平在血中可維持數(shù)十年甚至終身。如雙份血清的抗HAV-IgG滴度,恢復期血清有4倍以上增高,可診斷甲型病毒性肝炎。常因患者就診較晚,采不到早期血清,也得不到抗體滴度增長4倍的結果,所以臨床上基本不用此診斷方法??笻AV—IgG主用于檢測人群免疫水平流行病學調(diào)查。
?。?)免疫電鏡檢查:甲型肝炎病毒顆粒在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糞便排毒高峰的潛伏末期及急性期早期,故在前驅(qū)期和病后1周內(nèi)采取糞便標本,可檢測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也可檢出甲型肝炎病毒顆粒,因甲型肝炎病毒無慢性攜帶狀態(tài),因此,在糞便中檢出甲型肝炎病毒顆粒,即可證明為近期感染。由于從糞便排出甲型肝炎病毒時間較短,當患者診斷為肝炎時,有的排毒已停止,故此時從糞便中未檢出甲型肝炎病毒也不能排除甲型肝炎病毒的近期感染。因檢測甲型肝炎病毒需要一定的條件,故本法不能作為常規(guī)檢查。
?。?)HAV—RNA:利用克隆的HAV—cDNA片段制成探針,采用cDNA—RNA分子雜交技術可檢測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血清和糞便中的HAV—RNA。自從聚合酶鏈反應(PCR)應用于臨床以來,提供了檢測HAV—RNA更敏感的方法。用逆轉(zhuǎn)錄PCR(RT—PCR)法,先用逆轉(zhuǎn)錄酶將HAV—RNA轉(zhuǎn)為cDNA,然后再進行PCR檢測。HAV—RNA陽性,為甲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的直接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