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康復湯
【方源】
《乙肝康復湯治療乙型肝炎300例》[郝現(xiàn)軍.天津中醫(yī),2001,18(2):10-11]。
【組成】
當歸10~20g,白芍15~30g,柴胡12~35g,白術(shù)10~30g,茯苓15~30g,丹參30g,丹皮10~20g,白豆蔻10g,神曲15~30g,薄荷10g,重樓15g。
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3個月后復查肝功能及乙肝五項。如肝硬化、脾腫大,可1個月復查1次肝臟B超。
【功效】
疏肝理氣,健脾除濕。主治乙型肝炎。
【驗案】
王某,男,42歲,農(nóng)民,1990年2月初診。
主訴:身體、面目肌膚發(fā)黃,乏力,惡心納差,肝區(qū)疼痛半個月。
病史:經(jīng)某醫(yī)院化驗肝功能示:TBIL 35μmol/L,ALT 150U/L。乙肝五項“大三陽”。
檢查:身目黃染,肝區(qū)疼痛,乏力,納差,惡心,口干苦,腹脹,舌淡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
中醫(yī)診斷:黃疸(濕熱蘊結(jié)肝膽)。
西醫(yī)診斷:乙型肝炎。
治則:清泄肝膽濕熱。
方藥:柴胡15g,茯苓30g,藿香15g,大黃5g,茵陳60g,梔子15g,黃芩15g,半夏15g,澤瀉15g,車前子15g,白茅根30g,丹皮15g,郁金15g,焦三仙各15g,重樓15g,白豆蔻10g。
二診:服藥10劑,大便日行3~4次,惡心消除,口干苦減輕,黃疸已退,肝區(qū)疼痛減輕,飲食增加,舌質(zhì)紅,舌苔薄黃,脈沉弱,仍腹脹,乏力。TBIL 7μmol/L,ALT 28U/L。此時濕熱消退大半,轉(zhuǎn)用疏肝健脾,兼以清肝利膽,活血化瘀之法。處方:當歸15g,赤白芍各15g,柴胡15g,白術(shù)15g,茯苓30g,丹皮15g,茵陳30g,神曲15g,川芎15g,重樓15g,梔子15g,白豆蔻10g,丹參30g,三七(沖服)5g,延胡索15g,枸杞子20g。
三診:上方進20余劑,飲食基本正常,腹脹及口干苦消失,大便日1次,身覺有力,肝區(qū)疼痛基本消失,舌質(zhì)紅,舌苔薄白,脈沉細。繼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法。處方:黃芪20g,當歸15g,赤白芍各15g,柴胡15g,白術(shù)15g,茯苓30g,丹皮15g,焦三仙各15g,大黃15g,重樓15g,白花蛇舌草30g,丹參30g,梔子15g,郁金15g,甘草6g,三七(沖服)6g。
四診:上方加減再進110劑,復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項:HBsAg(-),HBeAg(-),抗-HBs(+)。
【按語】
乙肝康復湯中柴胡、當歸、白芍、薄荷、白豆蔻疏肝理氣,研究證實,柴胡、當歸具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肝功能障礙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能使ALT和AST降低。白術(shù)、茯苓、神曲健脾和胃;丹皮、丹參活血化瘀,丹參能改善肝血流,對急慢肝損傷有明顯防治作用,可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癥反應,防止肝硬化的發(fā)展。重樓清熱解毒,研究證明,重樓對乙肝病毒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