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無特殊的治療方法,早期主要針對病因或相關因素治療,以使病情緩解;失代償期主要是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各種綜合征的處理。
1.病因學治療病因學治療主要是指針對導致本病的病因進行治療,肝炎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療,一般選用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或中藥等抗病毒藥物,參見本書第7章。
2.支持療法對失代償的肝硬化患者,應該強調臥床休息,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為主。如果發(fā)現病人有肝性腦病的先兆,則應盡可能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以控制腸內氨的來源。常用的藥物有:葡萄糖、肌苷、維生素、氨基酸(支鏈氨基酸為主)等。
3.護肝治療保護肝功能,防止肝臟進一步損害導致病情加重。常用的藥物有:肝泰樂(葡醛內酯)、甘利欣、甘草甜素片、齊墩果酸片、維丙胺、肝樂(DADA)、聯苯雙酯滴丸等。病重者還可應用促肝細胞生長素(HGF)等藥物。
4.腹水治療輕度腹水者低鹽飲食,給予醛固酮拮抗藥如安體舒通等和白蛋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腹水消退不宜過急,以體重下降不超過1kg/d為度。重度腹水需結合腹水穿刺、腹水回輸等方法。一般來說,腹水治療的難易取決于腹水持續(xù)時間的長短與肝功損害的程度。因此治療腹水的基本措施應著重于改善肝臟功能,包括臥床休息、加強營養(yǎng)及支持療法等。
?。?)臥床休息:臥床休息可以減輕肝臟代謝負擔,增加腎臟血液灌流量,減少醛固酮分泌,促進自發(fā)性利尿反應。但長期臥床要注意壓瘡、周圍靜脈栓塞等并發(fā)癥的預防。
(2)鈉和水的限量攝入:限制鈉的攝入量是腹水最重要的基礎治療。輕度的腹水,通過鈉和水的限量攝入即可獲得效果,不需用利尿藥。鈉攝入量應限制在每日250~500mg(氯化鈉0.6~1.2g,相當于無鹽飲食),如果鈉潴留不嚴重,鈉攝入量應限制在每日500~1000mg(氯化鈉1.2~2.4g,相當于低鹽飲食)。水的日攝入量一般1000ml左右,如有顯著低鈉血癥,則應限制在500ml以內。隨著利尿和腹水的消退,鈉水的攝入可適當增加。
(3)利尿藥:利尿藥可以促進水和電解質從腎臟排泄,尿量增多。利尿藥的使用原則為先作用弱的,無效時再作用強的;先單用,后聯合;先小劑量,后大劑量,利尿速度不宜過猛,以免誘發(fā)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征等嚴重副作用。
利尿藥有留鉀與排鉀利尿藥兩種,原則上首選拮抗醛固酮類,如具有留鉀利尿的安體舒通,用法為20mg,每日3次,3~5天后若利尿不顯著可加到40mg每日3次,也有文獻報道大劑量用本品治療頑固性腹水;或用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以上治療效果不好時,應加用排鉀利尿藥速尿20~40mg每日3次;或雙氫克尿塞25~50mg每日3次。利尿時應注意補鉀。對無肢體水腫的腹水患者,因利尿體重下降每日不宜超過300g,或每周不超過2kg左右。在利尿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并及時予以補充糾正。利尿藥不可突然停藥,需逐漸減少用量。
(4)白蛋白: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減輕腹水,改善肝功能和一般狀態(tài),可用20%白蛋白50ml或5%白蛋白500ml靜脈滴注,或適量靜脈輸注新鮮血液或血漿。
其他方法還有腹腔穿刺放液、腹水濃縮回輸及腹腔-頸靜脈分流術、淋巴引流術及門-腔靜脈分流術等,可酌情使用。
5.中醫(yī)藥治療肝硬化由于病情復雜,病變嚴重,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yī)藥由于具有整體調節(jié),作用持久,副作用少的特點,在肝硬化的治療上逐漸受到關注,有少數文獻報道用中醫(yī)藥治愈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為肝硬化的治療帶來希望。
中醫(yī)藥治療肝硬化要注意其病機特點:本虛標實、氣滯血瘀。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采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辨證用藥與辨病用藥相結合。以補氣行氣、活血化瘀為基本治療原則,選方遣藥。中成藥可選用復方鱉甲軟肝片、安絡化纖丸、大黃蟲丸、肝復樂片、丹參注射液、復方丹參滴丸等,具體藥物參考本書第七章第七節(jié)。
另作者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經驗方見第七章第七節(jié)“消臌方”。
6.并發(fā)癥處理肝硬化的并發(fā)癥較多且嚴重,常見的有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感染等,積極防治并發(fā)癥,是防止肝硬化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在??漆t(yī)師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