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腹瀉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與一般性腹瀉鑒別?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它常被人們認為是由腸炎、消化不良等小毛病引起的,隨意服些消炎止瀉類藥物就會好轉。但生活中有很多患者服藥后癥狀并沒有得到緩解。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醫(yī)生們經過長期臨床觀察,認為肝病也會導致腹瀉,此種腹瀉在醫(yī)學上稱之為肝源性腹瀉。其產生的原因有:①消化不良?;几尾r肝功能低下,膽汁生成減少,且排泄不暢,膽鹽缺乏,影響了脂肪的乳化和吸收。②吸收障礙。患肝病時門靜脈壓力增高,致腸黏膜淤血水腫或缺血缺氧而糜爛,妨礙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使腸腔內容物增多,滲透壓增高,促使糞便變得溏薄。③細菌繁殖?;几尾r腸道抵抗力降低,易引起菌群失調或細菌分泌毒素,從而影響脂肪和食物的吸收。④腸蠕動過快?;几尾r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強,使腸蠕動加速,食物排泄過快。
肝源性腹瀉的特點有以下幾點:①每日大便1~3次,清晨和早餐后連續(xù)排出,量不多,夜間不排便。②大便稀薄不成形,多為溏瀉或脂瀉,肉眼觀察無膿血。脂瀉明顯時大便有油光。③不伴腹痛或僅有輕度腹痛,便后即緩解,無里急后重癥狀。但排便不暢,每次排便時間長達10~20分鐘。④大便常規(guī)檢查多無異常發(fā)現(xiàn)。⑤抗炎止瀉類藥物治療后效果不佳。⑥可伴乏力、肝區(qū)痛、惡心、嘔吐、排氣多等肝病表現(xiàn)。
凡遇上述癥狀,即應速去醫(yī)院進行肝功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