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傳播途徑

    中國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區(qū)之一。1992~1995年全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約有1.2億人長期攜帶乙肝病毒??茖W地認識和確定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自身健康狀況、傳染源作用和造成乙肝傳播的可能性是正確對待和處理相關問題的前提。
  
  據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秘書長、衛(wèi)生部肝炎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蘇崇鰲研究員介紹,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臨床經過可表現為多種類型:
  1.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呈亞臨床感染狀態(tài)或急性乙肝發(fā)病,90%以上感染者可迅速康復成為有乙肝免疫力的健康人。
  2.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現為病毒表面抗原長期陽性(可能終生陽性),但肝功能長期正常,肝組織無明顯損傷。他們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無區(qū)別,但部分人可能在青年或中年時轉化為慢性肝炎。
  3.慢性乙肝在中國約有2000萬人,表現為反復轉氨酶升高等肝功能異常,但大部分患者病情進展緩慢,少部分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4.肝硬化肝癌,高發(fā)年齡為40~50歲,由少數乙肝病毒攜帶者和慢性乙肝病人轉化而來,病死率高。
  5.非活動性乙肝病毒攜帶狀態(tài),多從慢性乙肝病人經治療轉化而來,表現為肝功能正常,病毒復制水平低下,病情長期穩(wěn)定,具有和健康人一樣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乙肝病毒攜帶者均具有傳染性,但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方可造成傳染。乙肝主要是經血傳播的疾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傷口進入機體而造成感染,不會通過正常的呼吸和消化道傳染,不經血液的一般接觸也不會造成傳染。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是乙肝病人,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與一般健康人無區(qū)別。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中不會對周圍人群和環(huán)境構成威脅。除不能獻血、不宜參加體能負荷超常的特殊訓練或職業(yè),不宜擔任手術治療科室的醫(yī)務人員外,但其就學、就業(yè)、結婚及參加社會活動均不應受限,更不應受到歧視。
  乙肝的主要傳染途徑如下:
 ?。?)母嬰傳播:它是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和攜帶HBsAg的母親都有可能將乙肝傳染給新生兒,這種傳播的本質是經血途徑傳播。
 ?。?)經血途徑傳播:包括輸入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不潔的注射、手術、拔牙、文身、針灸、穿耳孔、內窺鏡檢查和醫(yī)務人員的意外刺傷等?,F在由于加強了對獻血員的篩查,由輸血造成的乙肝傳播已經很少。但是少數HBV-DNA陽性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陰性的血液還是可能漏檢,所以經血液途徑傳播乙肝還沒有完全杜絕。
 ?。?)醫(yī)源性傳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內窺鏡引起。所以應該大力推行一次性醫(yī)用器械?,F在國家正對內窺鏡的消毒制訂更加嚴格的消毒規(guī)范,此舉可大大降低醫(yī)源性傳播。
 ?。?)性傳播:性傳播的HBsAg陽性率為5.44%,而社會生活中一般接觸傳播的HBsAg陽性率僅為0.68%。所以在家庭中HBsAg陽性的配偶較其他家庭成員更容易感染乙肝,性亂是造成乙肝性傳播的重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觸傳播:這種情況主要是指有體液交換的生活接觸,如共用剃須刀、牙刷等衛(wèi)生用品。所以家庭成員間的傳播較多見。此外,約40%的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含有病毒,所以唾液也可能造成傳播。但是共用辦公用品、交換錢幣、公共用餐等,一般不會造成傳播。
  從上述傳播途徑可見,在一般工作接觸中,發(fā)生乙肝傳播的幾率是很低的。ALT、AST正常而HBsAg陽性的乙肝患者,基本不會對衛(wèi)生習慣良好的人群造成威脅,而且可以有效預防。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遵從醫(y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y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yǎng)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yǎng)肝網 版權所有 養(yǎng)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