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丹參、白花蛇舌草、麥冬各30g,黃芪 20g,白術(shù) 15g, 柴胡、枳殼、桃仁、鱉甲、橘絡(luò)、虎杖、五味子、淫羊藿各10g,人 參8g,甘草 6g,蜈蚣 2條。
隨癥加減:濕熱較重者去人參、淫羊藿、麥冬,加茵陳30g,梔 子10g;腹水不消者加益母草 30g,澤蘭 10g,白術(shù)加至 20g;腹脹明 顯者加炒麥芽20g;黃疸不消者,如屬陽黃去人參,加大黃、梔子各10g,茵陳 50g,如屬陰黃加附子 15g,茵陳 30g;轉(zhuǎn)氨酶波動明顯者 加女貞子1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500ml,分 2次溫服。
【功效】 化濕解毒,疏肝理氣,活血通絡(luò),補氣養(yǎng)血。
【主治】 乙型肝炎肝硬化。證屬濕熱毒邪內(nèi)蘊,氣滯血瘀 水停。
【效驗】 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對照組 38例,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組服用上方,同時配合西藥(同對 照組)治療;對照組服用益肝靈片、復(fù)合維生素B片、肌苷片,轉(zhuǎn)氨 酶升高者加服甘利欣片,住院患者靜脈滴注10%葡萄糖、能量合 劑、25%硫酸鎂、10%氯化鉀,根據(jù)不同病情分別加用利尿劑、放腹 水、抗炎、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等措施。均治療3個月。結(jié)果:治療組 顯效(癥狀完全消失,腹水消失,肝功能正常,B超肝臟較治療前改善明顯)32例,有效(癥狀基本消失,腹水消失,肝功能正常,B超肝臟較治療前有改善)12例,無效(癥狀、體征、B超下肝臟改善不 明顯,肝功能有波動)8例,總有效率84.6%;對照組顯效 21例,有 效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6.3%。兩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 (P<0.05)。
【解析】 李氏認(rèn)為,濕、熱、毒、疫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主要致 病因素,并且自始自終存在。其病機復(fù)雜,病程纏綿。首先肝失疏 泄,氣滯血瘀,肝絡(luò)瘀阻,且肝絡(luò)瘀阻貫穿臌脹的全病程;久則肝病 及脾使脾失健運,肝病及腎而子盜母氣,腎氣不足,不能蒸騰氣化 水液,以致水濕內(nèi)生,最終導(dǎo)致氣滯、血瘀、水停。因?qū)嵵绿?,因?致實,虛實并存,是臌脹的病機特點。虛指肝脾腎功能受損失調(diào), 實即濕、熱、毒、氣滯、血瘀、水停。因此,治實不忘虛,治虛不忘實, 應(yīng)以化濕解毒、疏肝理氣、活血通絡(luò)、補氣養(yǎng)血為法。健肝消癓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虎杖化濕解毒直祛病邪;柴胡、枳殼疏肝 理氣,丹參、桃仁、鱉甲、蜈蚣、橘絡(luò)、赤芍活血通絡(luò),以軟肝散結(jié);人 參、白術(shù)、黃芪、淫羊藿、麥冬、五味子補氣養(yǎng)陰,以扶正而助祛邪。 治療要多法并舉,有的放矢,僅幾味藥很難收效。西藥利水劑易引 起電解質(zhì)紊亂。中藥取效雖然緩慢,但并發(fā)癥少見。臨床觀察,本 方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顯著。李氏認(rèn)為,活血通絡(luò)是抗肝纖維化的有效手段,是治本之法,要在適宜的條件下盡可能早期 運用。 【來源】 李宗平 健肝湯為主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52例. 山東中醫(yī)雜志,2009;28(3):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