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小常識: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導讀】粳米為禾本科植物粳稻的種仁,即今人常吃的稻米、大米。歷代醫(yī)家對粳米功用論述頗多,諸如:益氣、止煩、止渴、止瀉、補中、壯筋骨,益腸胃;煮汁主心痛,止渴,斷熱毒下??;合芡實作粥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
粳米性硬少粘,氣味苦、甘、平、無毒,入脾、胃經(jīng)。宋代有人云:“粳米以晚白米為第一,……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逮。”明代汪穎也說:“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為第。……天生五谷,所以養(yǎng)人,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惟此谷得天地中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
粳米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及少量B族維生素,其成分與糯米相近,惟含磷略多,而鈣較少。
粳米中的蛋白質(zhì)雖然只占7%,但因吃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質(zhì)的重要來源。粳米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也比較全面,還含有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
粳米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煩渴。
用途:用于嘔吐、瀉痢或溫熱病所致的脾胃陰傷、胃氣不足,口干渴等。
用法:煎湯或煮粥服。
藥膳方選:
粳米湯:粳米500克、水三大碗,煮六、七沸服。治卒心氣痛。
保健作用
用粳米煮粥以養(yǎng)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yǎng)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chǎn)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yǎng)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煩渴、營養(yǎng)不良、病后體弱等病癥,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