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進行自療保健的人都知道,穴位按壓療法最難的,就是找準穴位。但治療效果最好的,也是穴療療法,沒有什么比穴位療法更適宜做自我治療的了。但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尋找穴位的任何訣竅,自然因找穴位困難,而不被廣泛使用,真是可惜。還有,關于穴位療法的書雖多,可惜的是,簡單且準確地介紹尋找穴位的訣竅的書并不多見。這使得許多人即使想到要利用穴位療法,也無法如愿。所以這里僅就一般尋找穴位的訣竅,尤其是尋找脂肪肝治療的穴位訣竅做一簡單的介紹。
我們已經(jīng)粗略的知道,穴位也就是經(jīng)絡線上出現(xiàn)異常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位上便會出現(xiàn)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出現(xiàn)黑痣、斑(色素沉著);和周圍的皮膚產(chǎn)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這些反應有無出現(xiàn),是有無穴位的重要標志。如果在與肝臟最為緊密的三條經(jīng)絡線上用按壓、捏捏皮膚的方法。若出現(xiàn)前述的反應,即可判斷此點就有可能是最為有效的穴位。但脂肪肝的按壓異常點大概在期門穴,肝俞穴所在之處。具體的經(jīng)驗也可向有經(jīng)驗的老中醫(yī)請教。而脂肪肝患者則記住以下穴位的定位與按壓方法則可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足三里
不知您有沒有聽到過這句俗語:每天按摩足三里,用過賽吃老母雞。
現(xiàn)代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按壓患胃炎、胃潰瘍或胃癌病人的足三里,可見胃電波增加,且胃癌病人不規(guī)則的波形變得規(guī)則。當病人胃功能低下時,輕刺激足三里可使胃酸分泌增加;而當胃的功能亢進時,輕刺激足三里無反應,重刺激卻可使胃酸分泌減少。用不同的手法按摩刺激足三里,可以調(diào)整小腸蠕動功能,增加白細胞數(shù)量,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長期按摩足三里,還可以降低血脂、血液黏度,預防血管硬化,預防中風發(fā)生。以前我們也做過實驗,用一種儀器照射足三里,能降低血脂、血液黏稠度。足三里穴的作用非常廣泛。每天每側按揉30~50次,酸脹為度。持之以恒,對于防治脂肪肝有極大的益處。
陽陵泉
患者應側臥或仰臥,陽陵泉穴位于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腰痛、膝蓋疼痛、腳麻痹、消化不良、關節(jié)遲緩或痙攣腫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勞、胃潰瘍、坐骨神經(jīng)痛、膽囊炎、高血壓、遺尿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jīng)上的重要穴道之一?,F(xiàn)在的中醫(yī)學家之所以將陽陵泉列為脂肪肝治療的要穴,亦與其主治有關。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嗌中口介口介然數(shù)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此是治療膽腑病癥,而這些癥狀與現(xiàn)在的脂肪肝臨床癥狀多有相同。另外由于中醫(yī)理論有肝膽相表里的說法。所以,陽陵泉在臨床上就被用來作為脂肪肝治療的要穴,而且用之的治療,效果明顯。
太沖
太沖穴是肝經(jīng)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fā)源,也有原動力的意思,也就是說肝臟所表現(xiàn)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沖穴找到表現(xiàn)。
太沖穴位于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之間,向腳腕方向三指寬處。用拇指指尖對穴位慢慢地進行垂直按壓。一次持續(xù)5秒鐘左右,進行到疼痛緩解為止。太沖穴的主治病癥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生殖系統(tǒng)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jīng)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壓太沖穴,可以幫你解決這如此眾多的問題。還可以在你發(fā)熱的時候幫你發(fā)汗,可以在你緊張的時候幫你舒緩,可以在你昏厥的時候?qū)⒛銌拘眩梢栽谀愠榇さ臅r候幫你解痙。什么樣的脂肪肝患者用太沖穴最好好呢?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有淚往肚里咽的人,還有那些郁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種隨時可以發(fā)火、不加壓抑、發(fā)過火后馬上又可談笑風生的人,太沖穴對你就意義不大了。揉太沖穴,從太沖揉到行間,將痛點從太沖轉到行間,效果會更好一些。
行間
取穴時,可采用端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于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后方赤白肉分界穴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行間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jīng)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為足厥陰肝經(jīng)之滎穴,在五行中屬火,所以具有泄肝火,疏氣滯的作用。在臨床上配合其他穴位,治療由肝火旺盛引起的頭痛,目赤,失眠等癥,及肝氣瘀滯引起的脅痛,呃逆,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常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嚴重的脂肪肝患者在生活中常有脅痛,脅痛是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的一種自覺癥狀,如情志郁結,肝氣失于調(diào)達或濕熱內(nèi)郁,疏泄失?;蛎{肋挫閃,經(jīng)脈受損等,都可引起脅痛,癥見脅部脹痛,胸悶不舒,喜怒不寐,煩躁,口苦,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
期門
期門為肝經(jīng)募穴,是人體一個十分重要的穴位,《標幽賦》曰:“穴出云門,抵期門而最后”。該穴是足太陽、厥陰、陰維之會,位于兩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作用,可用于治療多種疑難病癥。醫(yī)圣張仲景早在《傷寒論》中就多處應用到期門穴。
取穴方法總結如下:先令患者平臥,確定鎖骨中線的位置定縱坐標,然后取劍突上肋緣定橫坐標,兩線相交處即是期門穴(前正中線直下胸劍結合處,向鎖骨中線旁開),此法均以骨性標志為準,不受乳房形態(tài)變動的影響。取穴時用一手的拇指(或示指)按在劍突上肋緣,將手指水平張開,用示指(或拇指)垂直于鎖骨中線確定肋緣(第7肋上緣),兩手左右均可換取。該取穴法不受乳房形態(tài)變動的影響,而且操作簡單,切合實用。
中脘
本穴為治療消化系統(tǒng)病證常用穴,位于肚臍直上4寸,即劍突與肚臍之中點。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和胃的功效。主治胃痛,腹脹,腸鳴,翻胃,吞酸,嘔吐,泄瀉,痢疾,黃疸,飲食不化,失眠?,F(xiàn)多用于脂肪肝,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胃擴張,子宮脫垂等病癥的治療。
中脘穴按揉的方法是手掌按壓在中脘穴上,手指按壓在建里與下脘穴上,吸氣時,兩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為一圈,即為一次,可連續(xù)做8~64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與次數(shù)同上。最后,做3次壓放吸呼動作,方法同上。
肝俞
背俞穴是針灸學十四經(jīng)中特定穴的一種。最早見于《靈樞·背腧》篇,其曰:“肺腧在三焦之間,心腧在五焦之間……肝腧在九焦之間,脾腧在十一焦之間,腎腧在十四焦之間。皆挾背相去三寸所,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爆F(xiàn)在針灸學所說的背俞穴,是以臟腑命名的十二個,即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中醫(yī)理論認為臟腑有病時其相應背俞穴往往出現(xiàn)異常反應,如敏感、壓痛等;而刺灸這些穴位,又能治療其相應臟腑的病變。肝俞穴是肝臟在背部的反應點。刺激此穴有利于脂肪肝的防治。肝俞穴定位時常采用正坐或俯臥的取穴姿勢,肝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脊椎旁,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或第9胸椎凸骨下,左、右旁開1.5寸)。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胃腸病、胸痛腹痛、肝病、老年斑、皮膚粗糙、失眠等。
涌泉
涌泉穴是腎經(jīng)的一個重要穴位,經(jīng)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我國中醫(y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fā)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fā)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具體方法是這樣: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涌泉穴,力量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宜,每次50~100下。若能長年堅持,自然會增強腎臟功能。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穴位位于“經(jīng)絡”——能量的通路上。而人體中,五臟六腑“正經(jīng)”的經(jīng)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面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面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jīng)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jīng)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位,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僅僅如此,便是個相當可觀的數(shù)目了,更何況其他的地方也有穴位。經(jīng)絡以外的人體穴位,稱為“正穴”,后來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新穴”,這些穴位若全包括,人體穴位的總數(shù)遠超過1000個。無論多么專業(yè)的人也無法全部熟記這許多穴位的名稱,更不要說運用自如了。不過,治療常見病不需要這么多的穴位。脂肪肝的防治也不需要這么多的穴位,事實上,只要熟知與其相關的人體的穴位,便可充分地進行穴位醫(yī)療了。重要的是,不是大量熟記穴位,而是充分找到有效的人體穴位,并純熟地運用。而上面所述的脂肪肝常用穴位就正是經(jīng)過總結后最常用的指壓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