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白術45 ~ 90g,黃芪 30 ~ 60g,制附子(先煎)9 ~ 30g,臺黨參、云茯苓、澤瀉、白芍、丹參、大腹皮、焦山楂、蒲公英各 30g,柴胡 18g,鱉甲、當歸、雞內金、黃芩、檳榔各 15g,半夏 12g,砂 仁(后下)10g,炙甘草、木香各 9g,龍膽草 45 ~9g。
隨癥加減:脅肋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香附各15g;有出血傾向者加仙鶴草15g,地榆炭 10g,三七粉(沖)3g;陰虛者加山萸 肉、女貞子各15g;血瘀重者加川芎 15g;脾大者加瓦楞子 30g,水紅 花子15g。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2次,混合后分2 ~3次服用。 同時采取以下措施:臥床休息、飲食宜低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品,忌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暢,控制水鹽攝入;每日進 水量為前日尿量加500ml。根據肝功能指標,分別給予甘利欣、門 冬氨酸鉀鎂、支鏈氨基酸治療;利尿劑使用安體舒通40 ~60mg,每 日2次口服,共3個月;白蛋白<28g/L者可給予人血白蛋白5 ~ 10g,每周 1 ~2次(必要時),靜脈滴注;合并腹水感染者選用第3 代頭孢菌素或喹諾酮類。3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 清熱祛濕,疏肝健脾,活血利水,軟堅散結。
【主治】 肝炎肝硬化腹水。證屬濕熱內蘊,肝郁伐脾,脾腎 虛衰,氣血水互結。 【效驗】 將7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各 36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 比性。治療組采用上法治療;對照組除不用中藥外,其余治療與治療組相同。結果:治療組顯效(癥狀完全消失,一般情況良好;腹 水消失;ALT、TBil、A/G或蛋白電泳等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以 上諸項保持穩(wěn)定半年以上未發(fā))26例,有效(主要癥狀消失或明顯 好轉;腹水減少至輕度而未完全消失,肝脾腫大穩(wěn)定不變,無明顯 叩痛及壓痛;肝功能指標下降50%以上但未完全正常)7例,無效 (未達有效標準或惡化或死亡)3例,有效率91.7%;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11例,無效9例,有效率75.0%。兩組顯效率有顯著 性差異(P<0.05),但有效率亦有明顯差異(P<0.05)。
【解析】 消臌復肝湯針對肝硬化濕熱內蘊,肝郁伐脾,脾氣 衰敗,腎陽不足,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停聚,氣、血、水互結之 病機而設,由小柴胡湯合四君子湯加減而成,“藥專力宏”。方中小柴胡湯功在疏肝理氣、和解少陽、調節(jié)升降;四君子湯加黃芪益 氣健脾、培固中州,以制水之源;鱉甲入肝脾血分,軟堅散結,《本 草新編》謂其“善能攻堅,又不損氣,陰陽上下有痞滯不除者皆宜 用之”;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消腫;茯苓、澤 瀉利水消腫;丹參“專入血分”,活血化瘀,能保護肝細胞,改善肝 臟微循環(huán),降低肝纖維化;桑白皮宣肺利水以開水之上源;砂仁、檳榔、雞內金、焦山楂、木香行氣健胃消脹;龍膽草、蒲公英利膽祛濕、 清熱解毒。諸藥合用,攻補兼施,快速利尿,軟堅散結,消除腹水。 臨床觀察,消臌復肝湯與西藥聯用治療肝硬化腹水能明顯提高 療效。
【來源】 張志霞等 消臌復肝湯治療肝炎肝硬化腹水臨床 觀察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6;18(3):278 ~279